
【二院健康科普】预防脑卒中 这些要点要牢记
脑卒中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较高的致死率。减少脑卒中危害和疾病负担的最有效方法是加强和重视患者首次发病前的一级预防,即针对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积极地进行早期干预,努力减少脑卒中的人群发病率。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不可干预与可干预两种。
不可干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等。
可干预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病、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和生活方式等。
我们主要针对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提出防治建议和措施。
一 高血压病 普通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降至<140/90 mmHg。 伴糖尿病或蛋白尿肾病的高血压患者应进一步降低至130/80 mmHg。 65-79岁老年人可降至<150/90 mmHg,如能耐受,还应进一步降低至<140/90 mmHg。 ≥80岁的老人血压一般降至<150/90 mmHg。 二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应改进生活方式,首先控制饮食,加强身体活动,必要时口服降糖药或采用胰岛素治疗。 推荐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4.4-7.0mmol/L,餐后血糖<10.0mmol/L。对大多数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合理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为<7.0%。 三 血脂异常 推荐他汀类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将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作为防控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的首要干预靶点,采取不同强度干预措施。 根据患者风险设定低密度脂蛋白目标值: 极高危者<1.8mmol/L或降低≥50%; 高危者<2.6mmol/L或降低≥50%; 中危和低危者应<3.4mmol/L。 四 心脏病 成年人应定期进行体检,早期发现心房颤动。 确诊为心房颤动的患者,应根据绝对危险因素分层和出血风险评估、患者意愿以及当地医院是否可以进行必要的抗凝治疗监测,决定进行适合的个体化抗凝治疗。 既往发生过栓塞事件的其他心脏病患者,建议给予抗栓治疗。 五 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 对于颈动脉彩超仅发现内膜增厚的人群,建议首先改变生活方式,并每年复查颈动脉彩超。 确诊的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狭窄≥50%)患者应当给予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治疗。 确诊的无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狭窄>70%)且预期寿命>5年者,建议其可以在有条件的医院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同时联合应用阿司匹林治疗。 六 生活方式 1 建议吸烟者戒烟,不吸烟者避免被动吸烟。 2 饮酒者应减少饮酒量或戒酒。 男性每天较适宜的饮酒量为白酒≤50ml(酒精含量<25g)、啤酒≤640ml、葡萄酒≤150ml。 对于不饮酒者,建议保持不饮酒。 3 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周进行3-4次、每次持续约40分钟的中等或以上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或其他有氧运动等)。 4 超重和肥胖者可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体力活动等措施减轻体重,有利于控制血压,也可减少脑卒中风险。 5 每天饮食种类应多样化,使能量和营养的摄入趋于合理。采用包括全谷、杂豆、薯类、水果、蔬菜和奶制品以及总脂肪和饱和脂肪含量较低的均衡食谱。建议降低钠摄入量并增加钾摄入量,食盐摄入量每天不超过6克。
一审:张家帅 二审:李志超 三审:张志勇
Copyright © 2021 红足1世手机足球网 - 红足一世网址大全 版权所有 地址:安阳市南大街16号 电话:0372-5923345 sitemap 豫ICP备13000164号